3月24日,卫龙发布了港股上市以来首份年度业绩报告。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,该集团取得收入人民币46.32亿元(单位下同),同比减少3.5%;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1.51亿元,同比减少81.7%;经调整净利润9.08亿元,同比增加0.6%。
对于利润大幅下滑,卫龙表示,主要是由于与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有关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。
(资料图片)
报告称,2022年度公司的调味面制品所得收入由上年度的29.18亿元减少6.8%至27.19亿元,主要由于新冠疫情复发对公司的生产及交付产生影响;及公司因在2022年上半年对主要产品类别采用新包装、生产工艺、配方或规格进行最新产品升级而作出的调整,致使公司的客户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该调整,所以销量受到了暂时性的影响。
2022年度,精装产品的销售收入(以绝对金额及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计)高于经典包装产品的销售收入。公司的调味面制品所得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百分比由上年度的60.8%减至58.7%,反映了公司的产品组合随着公司蔬菜制品的销量增长而更加多样化。
一年少卖4.3万吨辣条
财报显示,2022年卫龙以辣条为主的调味面制品所得收入由2021的29.18亿元减少6.8%至27.19亿元,销量也从2021年的19.36万吨减少4.30万吨至15.06万吨。
卫龙表示,这主要由于新冠疫情复发对公司的生产及交付产生影响;及公司因在2022年上半年对主要产品类别采用新包装、生产工艺、配方或规格进行最新产品升级而作出的调整,致使公司的客户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该调整,销量受到了暂时性影响。
不仅辣条有些卖不动,卫龙的另外两大业务蔬菜制品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销量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,分别减少0.62万吨和0.11万吨。此外,卫龙还提到,原材料价格的上涨,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。
销量下滑,卫龙的产能利用率也在走低。财报显示,2022年,卫龙的调味面制品设计产能为24.24万吨,而2021年则为26.13万吨,减少约2万吨。
频繁涨价后,吃不起卫龙了
很多爱吃辣条的人对去年卫龙提价一事印象深刻。2022年1月至4月,卫龙曾先后两次发布产品调价通知函,表示要提高辣条等产品的售价,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。
过去一年,卫龙的产品售价均有一定程度上涨。财报显示,2022年,卫龙的调味面制品、蔬菜制品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的平均售价分别为18.1元/千克、31.1元/千克和36.3元/千克,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分别涨了3元/千克、2.7元/千克和6元/千克。
而2022年也是近几年来卫龙辣条涨价幅度最大的一个年份。财报显示,以千克为单位,卫龙调味面制品单价相比2021年的涨幅高达19.97%。过去三年,这一数字分别为2.9%、4.9%和0.7%,这也让其辣条售价创下历史新高。
提价策略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。卫龙在财报中表示,2022年,公司整体毛利为19.60亿元,较2021年的17.93亿元增加1.67亿元,毛利率由2021年的37.4%增至2022年的42.3%。
但硬币有两面,提价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。在此前,卫龙曾多次在招股书中强调,由于公司对主要产品的包装、生产工艺、规格等做了升级换代,相对应的价格也进行了上浮,因此销量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在频繁涨价后,那些曾经“囊中羞涩”,喜欢吃辣条解馋的消费者,也开始感慨吃不起卫龙了。在社交平台上,有人还算过一笔账,自己曾花5元买了一包50g装的卫龙辣条,以此计算,一斤辣条要卖50元,与牛羊肉的售价相当。
卫龙所处行业竞争激烈
数据显示,2017年至2021年我国新增辣条相关企业分别为226家、577家、745家、870家、565家。由于辣条加工行业的门槛并不高,现存辣条相关企业在快速增加,比如三只松鼠、良品铺子等零食企业都开辟了辣条业务,与卫龙正面竞争。
天眼查在2022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共有2700余家辣条相关企业,其中约7成相关企业成立在1-5年之间,18%的企业成立在1年以内,行业竞争相当激烈。
作为一家以辣条为主的食品企业,卫龙也一直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。时代财经注意到,在黑猫投诉平台,与卫龙有关的投诉达到533条,大多涉及产品中发现异物、食品发霉等食品安全问题。
卫龙也在其招股书也表示,若未能维持食品安全及始终如一的质量,可能会对品牌、业务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影响。
综合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、财联社、第一财经、时代财经
关键词: